轧辊轴承润滑脂粘附率测试的核心原理是模拟实际工况下润滑脂在金属表面的附着能力,通过特定的机械作用(如离心力、剪切力或摩擦力)评估润滑脂抵抗脱离金属表面的性能。
一、基于离心力的粘附性测试原理
代表方法:SH/T 0469《润滑脂粘附性测定法》
原理:
试样制备:将定量的润滑脂均匀涂抹在金属试片(如铝片或钢片)表面,形成均匀的润滑膜。
离心作用:将涂有润滑脂的试片固定在离心装置中,以设定的 ** 转速(如 100–350 r/min)和温度(常温至 200℃)** 进行离心运动,模拟轧辊轴承高速旋转时的离心力作用。
粘附率计算:离心结束后,通过称量试片上残留的润滑脂质量与初始涂抹质量的比值,计算粘附率。残留量越多,说明润滑脂在离心力下的附着能力越强。
关键影响因素:
离心力大小:转速越高,离心力越大,对润滑脂粘附性的考验越严格。
温度:高温会降低润滑脂的稠度和附着力,需模拟轧辊轴承实际工作温度(如 80–150℃)。
润滑脂稠度与配方:含增粘剂、极压剂的润滑脂通常粘附率更高。
二、基于剪切力的粘附性测试原理
代表方法:克勒润滑脂粘着性测试仪(K95200)
原理:
上下盘接触:将润滑脂涂抹在仪器的上下两个金属盘之间,形成润滑膜。
相对运动:下盘以恒定速度(如 250 mm/s)水平移动,上盘固定,模拟轧辊轴承滚动时的剪切力作用。
粘附力测量:通过传感器测量上下盘分离时所需的力(或润滑膜破裂时的阻力),评估润滑脂在剪切力下的粘着性。力值越大,说明润滑脂的粘附性和内聚强度越好。
关键特点:
非旋转式测试:以线性运动模拟剪切工况,更贴近轧辊轴承边缘润滑时的滑动摩擦场景。
温度可控:可通过加热 / 冷却装置调节测试温度(如室温至 80℃),模拟不同环境下的粘附性能。
三、基于实际工况模拟的粘附性评估
工业应用场景:
在钢铁企业中,部分企业会通过台架试验或在线监测直接评估润滑脂在轧辊轴承中的粘附性:
台架试验:将润滑脂涂抹于轴承试样,在模拟转速(如 500–2000 r/min)和温度(如 100–180℃)下运行,定期拆解轴承观察润滑脂残留量和分布均匀性。
在线监测:通过红外测温、振动监测等手段间接判断润滑脂的粘附效果。若润滑脂粘附性差,轴承易因润滑不足出现温度升高或异常磨损。
四、粘附率测试的核心目的
验证润滑脂配方合理性:确保润滑脂在轧辊轴承高速、高温、水淋等恶劣工况下不流失,维持有效润滑膜。